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管理  本科生教学

从实求知 服务社会:政管学院师生顺利开展乡村振兴田野调查汇报展示

发布者:文佳慧发布时间:2023-07-02浏览次数:849

为发挥地方高校优势,助力高校服务地方乡村振兴,推进实践育人与校地协同育人,培养社会工作研究型人才,推进研究型教学改革实践纵深走实,2023年6月25日下午,2022级社会工作班在理科楼3-113教室开展了乡村振兴田野调查的展示汇报,徐其龙博士担任主持人。雁山区柘木镇苏家村村委会莫六桂委员、大埠乡陶家村梁土旺副主任、雁山镇莫家村莫赐忠老支书、广西师范大学亚星游戏yaxing221阳云云博士到场指导,2022级社会工作班《农村社会学》课程学生和高年级、研究生督导一同参与活动。

在展示汇报环节,6个小组结合调研村庄特色依次汇报了选题的缘由、调查开展的过程,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第一小组对雁山区柘木镇苏家村的枇杷销售模式进行调查,将其分为批发、直销、企业销售三种模式,依次分析其利弊,发现小农户销售多元化,但是主流模式单一,提出要增加互联网销售,优化销售格局,加大与政府、企业合作等建议。第二小组对东开村枇杷品牌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了其品牌知名度不高、果农老龄化导致新的栽培技术以及营销方式难以在村内普及、线上销售平台尚不健全、枇杷包装简单、交通运输不便等问题阻碍其品牌建设,对此提出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宣传、定位品牌形象,提高品牌质量、举办相关活动,生产衍生产品增强其品牌知名度等建议。第三小组对陶家村撂荒耕地修复的模式与路径进行调查,分析了撂荒地的现状、原因和陶家村整治撂荒地的过程,路径主要可以概括为村两委接受政策要求、制定整治计划、传达整治安排,调动村民参与。第四小组从村干部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出发探究陶家村如何构建和谐的群干关系。第五小组对莫家村的产业发展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风险及应对风险的机制,发现莫家村的农户养殖产业主要是“农户+公司”的模式,其遭遇的问题与风险多样,公司主要承担市场、销售的风险,农户最大风险的风险为遭遇极端恶劣天气受到的水涝灾害,对此提出要继续完善“公司+农户”合作模式,多方合作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减小产业发展风险的建议。第六小组对莫家村的公共服务质量开展了调查,描述了村庄中未成年群体的家庭、社区、学校教育的现状,老年群体的生活现状,以及村庄的生产、生活、发展服务类设施的现状,发现莫家村在村庄的环境、闲置空间的利用、乡风文明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莫六桂委员、梁土旺副主任、莫赐忠老支书根据同学们的汇报作出了相应的回应与点评,首先对学院学生的调研发现表示肯定,其次是感谢学院学生为村庄提供了丰富的作业辅导和兴趣拓展等志愿服务活动,最后根据同学们的调研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在农村调研过程中要注意思考“研究选题的现实性、调研资料的真实性、访谈对象的多样性、乡村发展的趋势性”等问题。阳云云博士指出,非常感谢三个村庄的村委干部能到汇报现场进行指导,并对同学们的调查与研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建议。徐其龙博士在发言中再次感谢各村在3个多月田野调查过程中的支持和指导,进一步指出田野调研和学术研究的意义,田野调查不仅是是为了完成学业、课程任务或收集资料发表论文,更重要的是如何将研究的结果反馈给研究对象以服务社会,将调研发现和结果及时与调研地进行沟通,将研究与“实际”进行深入的“对话”,从实求知总结理论,体现研究的现实意义,开展植根于中国土壤的田野调查研究。

行行重行行,实践出真知。本次田野调查课程展示汇报是选修《农村社会学》课程学生3个多月调研成果的集中展示。4月1日—6月25日的田野调查期间,学生们利用课余、周末时间以团队形式多次走入田间地头,与各村村村民、村干部、合作社成员、家庭农场主、种植大户、乡镇领导等深入交流与访谈,关注当前三农问题的变化与发展趋势,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地方需求和特色,分析、讨论和确定研究选题,充分与田野调查地沟通交流,建议调研关系,克服各种困难,寻找访谈对象,搜集研究资料,开展志愿服务,撰写调研报告,体验了真实而完整的农村田野调研过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田野中磨炼了意志和建立信心,在课堂与田野的穿梭中学习理论、形成能力、建立新知和培养“大国三农”情怀。

本课程以田野为载体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让学生在田野中学习、行动、成长与反思,在真实情境感受和思考乡村的现实问题,理解中国社会,是学院三全育人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人才培养机制的体现。未来,学院将继续结合专业特色,深入推进开展教学改革、金课建设、田野实践活动,发挥“政管特色”和“政管担当”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事业。

(图、文/2022级社会工作、廖艺谋、赖清  审核/石大建、徐其龙)

学生访谈

学生分组汇报

莫家村、苏家村、陶家村三村村干部现场指导

图为活动合影